图片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李麻花
《1》
连下几天雨,人也跟着犯懒,歪在凳上灌了三杯正岩大红袍,还是坐不住。
索性推开门,到后院透透气。
回来刷后台,一箩筐未读消息里,有条问岩茶褪火期的。
这事得从岩茶的焙火说起,焙火讲究“低温、长时”,正是这工艺,烤出了它馥郁的香、醇厚的味,还让茶叶能安稳存放。
而存放的过程,就是“褪火”,让那股烟火气慢慢散掉,茶里的“火气”也跟着褪去。
图片
为什么非要等这一步?新茶刚焙好时,火香太冲,把山场的韵味、品种本身的香都盖了。
放够一段时间,火味淡了,工艺香、地域香、品种香才能好好融在一起,香气变得柔而长,茶汤也顺了,喝着才够味。
再者,刚出炉的茶带着火气,虽说岩茶本性温和,集了绿茶红茶的好,可这时候喝多了,难免让人上火。
退火,也是让茶叶里的多酚类物质慢慢转化,让茶性更醇和,算是给品质“缓冲”一下。
图片
《2》
焙完火的岩茶,会立刻进入“褪火”周期。
这个周期得从两个角度来看。
第一,是工艺层面的褪火。
岩茶的制作周期和新茶上市时间,都和这一步紧密相关。
每年五月做完青,就开始第一轮焙火;
焙完后要先褪火一个月,再进行第二轮焙火;
之后再褪火一个月,接着第三轮焙火。
这么算下来,单是这几轮焙火和褪火的过程,就差不多要4个月。
刚焙完的茶叶,表面经炭火熏烤会带点焦感,可内部还锁着部分水分和未散尽的青涩味。
图片
得等这些水分和青涩慢慢渗到表面,也就是常说的“返青”,才算达到下一轮焙火的条件。
那为什么岩茶非要反复焙火几次?主要还是技术上难以一步到位。
焙火时得用文火慢烤,要是急火猛攻,茶叶容易快速焦化,反而毁了茶性。
而通过多次褪火和返青,能让茶叶里的水分和苦涩物质逐步从叶脉中脱离,这样做出来的茶,品质才更稳定,后期存放时也不容易再次返青。
从前,茶农判定岩茶褪火间隔很机械,多是固定等一个月,时间一到就接着焙火,不管火气褪得如何。
这导致不少岩茶容易返青,尤其是好茶,茶友存上一年半载,往往返青得厉害。
于是制茶师开始改法子,不再卡着一个月时限,而是让茶叶慢慢吐青,定期试茶,等青味全散了再继续焙火。
事实证明,两道火之间间隔越久,青味吐得越干净,焙火效果越好,返青的概率也大大降低。
图片
《3》
岩茶的褪火期,还有另一个角度。
第二,是成品茶在储存过程中完成的自然褪火。
这一过程,由茶叶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相互作用而推动,所需时间并无定数,主要和焙火程度紧密相关。
岩茶的焙火分轻火、中火、足火三个等级,火功不同,褪火期长短也大不一样。
通常来说,茶叶“吃”进去的火越多,褪火需要的时间就越长。
轻火茶焙火最轻,褪火也最快,放一个月左右就能喝了。
比如六月焙好的茶,到七月正好适口。
图片
三伏天暑气正盛,人容易燥热烦闷,这时泡上一泡轻火的瑞香、奇兰再合适不过。
这类品种茶主打香气,为了“保香”,火功不会太高。
而且它们多是早生种,比水仙、肉桂采得早,加工完挑去茶梗、焙一次火,等火气褪了就能尝鲜,刚好填补暑期档其他茶还没上市的空档。
足火茶则相反,焙火时间长,褪火也慢,通常要等3-5个月才能喝出最佳状态。
至于中火茶,无论是焙火时长还是褪火时间,都刚好介于轻火与足火之间。
当暑期的轻火茶尝鲜季过去,足火茶又还未完成褪火时,中火新茶便成了岩茶市场的主角。
自然衔接起不同火功茶叶的品饮节奏,满足茶客在不同时段的饮用需求。
图片
《4》
同一款岩茶,新茶褪火前后,滋味差距大到像两款茶。
最先让人察觉的,是那股呛人的烟火气慢慢淡了。
岩茶焙火时,不管用炭焙还是电焙,温度都不低。
炭焙的窟温常超100度,即便覆上炭灰调温,传到焙笼里的热度依旧可观。
高温下,茶叶里的植物蛋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,条索越焙越紧结,茶味也悄悄往醇柔里转,焦糖香、烤瓜子香这类焙火香也跟着冒出来。
但刚出炉的新茶,火气正盛,凑近一闻,烟火味直冲鼻腔,得等褪火一段时间,这股冲劲才会慢慢收敛。
再看茶汤,褪火后的柔和感判若两茶。
新茶刚下焙时,火味带着燥气,泡出来的茶汤喝着少了几分甘醇润口,柔和度更是欠缺。
图片
等火气慢慢褪去,茶味才真正沉淀下来,原本被燥气掩盖的醇柔、甘香一点点释放,入口时的顺滑感明显提升。
最关键的是,品种香、山场香终于能挣脱焙火香的束缚了。
新茶刚做好时,炭火香太霸道,把茶叶本身的韵味全压了下去。
不懂行的新手喝到这时的茶,常会觉得火气重、烟味呛,殊不知这只是暂时的。
处在褪火期的岩茶,每天都在悄悄变好。
虽说不同火功、不同焙法的茶,褪火时长不一样。
但哪怕只隔半个月再喝,那股火气的消散、滋味的柔和、本味的凸显,都能让人清晰感受到,原来这才是它该有的样子。
图片
《5》
武夷岩茶的花香、果香与独特香型,会随火气褪散日渐清晰。
而褪火期长短,直接关联着最佳饮用时机。
放太久虽能褪火,却可能让茶叶返青。
喝着满是青涩,杂味混生,香气浑浊,自然错失最佳品饮期。
处在褪火尴尬期的茶更不必说,火涩感重,炭火压制了本香,既无香气又带烟火味,能有正常口感已算难得。
判断岩茶是否褪火刚好,需多留意。
即便火气未散,若茶汤扎实醇厚,便知底子不俗,值得等待。
但要是遇上焙空的茶,味淡如水,叶底焦硬无韧性,那再等也难出好滋味了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市怎么申请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